浙江农林大学关于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 时间:2012-11-19 浏览:

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能熟练掌握现代实验技术和对实验室进行科学管理的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是搞好实验室工作的关键,也是开创实验室工作新局面的决定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是在教育科研事业发展中的一项带有战略性的工作。为此,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现状

全校现有实验技术人员(不含工人编制)40人,其中,本科学历,1人,占25.0%,专科学历21人,占52.5%,其它学历9人,占22.5%;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4人,初级职称15人,其它10人,高、中、低级和其它职称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2.5 %、35.0 %、37.5%、25.0%,高、中级职称所占比例偏低,初级职称所占比例过大,尚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二、建设目标

1、逐步增加专职实验技术人员的数量。根据学校定位与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07年学校专职实验技术人员数量,由现在的40人增加到80人左右。增加的人员原则上需有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

2、逐步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学历。到2007年末,实验技术人员中,本科以上(含)学历由现在的25%提高到90%以上,硕士以上学历达到20%以上。

3、逐步改善实验技术人员的职称结构。努力提高中、高级职称实验技术人员的比例,使高级、中级、初级(含初级以下)职称实验技术人员的比例由现在的2.5:35:52.5,提高到1:4:5。

三、建设内容

1、理顺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体制。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实行校、院(部)、学科三级管理体制。同时,校、院(部)实验教学中心和学科专业实验室要明确专职实验技术人员的编制数和岗位数。为确保实验队伍的稳定,原则不允许实验技术系列人员转入其他系列。

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要采取切实措施,通过多种形式,加快培养和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较高的实验技术及专业理论素养、丰富的教学与科研实践经验、较强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开拓创新、团结协作、适应学校学科与专业快速发展的实验技术队伍。

3、严格管理规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针对现有实验技术人员学历和素质不高的现状,应加强对他们的科技文化知识、应知应会的教育与培训,尽快熟悉、适应和胜任实验室工作。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杜绝管理的随意性和粗放性,增强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逐步实现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4、形成重视实验室工作的良好氛围和环境。既要重视实验技术人员培养、引进、晋升工作,也要培养和建设从事实验教学的有关教师、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并且,要形成重视实验室工作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四、建设措施

(一)转变观念,真正重视实验技术队伍的重要作用

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与拓展,实验技术人员是教学科研、培养人才的重要力量。各级领导在工作中要充分重视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注意发挥实验技术人员在教学、科研、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关心和支持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对他们有益的意见和建议要给予重视和采纳,激励他们主人翁的责任感,切实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1、进一步完善实验技术人员管理制度。学校要明确各级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实验室主任及实验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岗位职责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实验技术人员较多的院(部),由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负责开展实验教研活动,统筹安排实验教学情况,形成一个良好的实验技术开发氛围,激发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他们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验技术人员较少的院(部),可由学校组织或院(部)相互之间开展有关的实验教研活动。实验技术人员实行坐班制,要严格管理,保证实验教学中心和专业实验室内随时有人。

2、实行实验室主任和实验技术人员的聘任制度。校级、院级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和学科专业实验室主任,实行聘任制度。担任公共基础课校级实验教学中心主任、院级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和校级重点实验室主任以上的,原则上需有高级以上(含高级)职称。学校实验技术人员均实行聘任制。

3、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兼职实验室主任在实验室工作时间,平均每周应不少于两天。实验室主任应做好各自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管理,搞好本实验室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好对本室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奖惩与记录归档工作。

4、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实验室主任既要致力于实验技术的开发,具有较强的实验技术能力,又要全面负责实验室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要加强标准化、计量、定额、规章制度、信息和实验技术人员教育等项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实现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三)制订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不断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的业务素质

1、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准入门槛。学校在人才招聘、引进时,要充分考虑高层次、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才;积极做好在优秀本科毕业生中选留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实验技术人员均须实行聘任制。

2、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鼓励教师来实验室工作。学校、院(部)和学科,均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鼓励教师、研究系列的人员参与实验室工作,大型仪器设备要专人管理,并根据实际参与的时间和任务的完成情况,经考核认定后给予相应的工作量津贴。

3、重视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进修和攻读学位。各院(部)、各实验室应积极创造条件,做好实验技术人员特别是青年技术人员的培养工作。每年选派占实验技术人员总数的5-10%的人次,外出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进修和攻读学位。培养方式和途径以在职学习、校内学习为主,以脱产到外校培养为辅。各学院要制定实验技术人员培养计划,报教务处审核,人事处审批后实施。

4、符合要求的实验技术人员可以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具有教师资格证书的实验技术人员,或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实验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经有关部门同意,可以承担实验教学任务。

5、积极鼓励和支持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各院(部)、学科应积极创造条件,保证每位实验技术人员都有机会参与科研与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科研的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职业道德修养

实验室工作是平凡而具体的,实验技术人员要具有忠诚于教育事业的思想,做到持之以恒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具有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实验、科研实验,均是以验证科学理论、研究探索客观规律为主的实践活动,实验技术人员作为实验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组织者,要具备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五)引入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建立和健全实验技术人员考核和评优制度。考核时,要从政治思想表现、服务育人、职业道德、履行岗位职责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不合格、合格、优秀三个等级,并存入其业务档案,作为职务聘任、职称评定、工资晋级及奖惩的重要依据。同时,设立每年一次的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制度。

2、制定实验技术人员校内津贴计算考核办法。根据工作量、工作质量和岗位责任来分配津贴。其校内津贴=岗位津贴+业绩津贴。岗位津贴分为一般岗位津贴和重要岗位津贴两类,一般岗位津贴按其职称津贴计算,重要岗位津贴按照教师重要学术岗位津贴核发,业绩津贴按教学与科研工作量津贴计算。以上岗位津贴、业绩津贴具体标准的制订或修订,由人事处会同教务处、科技处等职能部门进行。

3、设立实验技术成果奖。实验技术成果奖列入学校教学成果评奖范围,作为考评和职称晋级的依据。

4、正确利用职称评定机制,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实验技术系列职称的评定,除了必要的研究论文外,还要注意结合实验技术开发、实验室管理、工作表现、奖惩记录等情况,综合考虑。连续三年年度考核优秀的,可以破格晋升高一级职称(限于中级)

浙江农林大学

2003-11-13

上一篇:   浙江农林大学实验技术岗位人员年度考核细则